欢迎来到安得财富!了解我们

400-835-3008

  • 城投评测

巴菲特成为首富之前在做什么?

2020/05/08 17:55:26 | 来源:安得财富 作者:安小妹 次浏览

  26岁的时候,你在干什么?

  26岁是大多数人本科毕业后的第四年,可能是选择读研继续深造,也可能是在职场磨炼了四年越来越得心应手,亦或是在职场不如意想去创业拼一把。

  无论如何,26,依然还是大好青春年华,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,可是竟然有人在26岁的时候就准备退休了?

  没错,他就是股神巴菲特——

  “我大约有174000美元,准备退休了。我在奥马哈安德伍德大街5202号租了一间房子,每个月付175美元。我们每年的生活费是12000美元,而我的资产还在增长。”

  是的,他的财富还在增长,增长的速度是惊人的。自从怀揣9800美元上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以来,每年他的资金增长率都超过61%。

  61%是什么概念呢?那意味着,每5年财富都会翻十倍。

  1956年的100万美元相当于2007年的800万美元。如果按照2007年的社会经济标准,26岁的巴菲特已经是百万富翁了。如果按照2007年的汇率,以及中国的经济水平,26岁的巴菲特同学已经是千万富翁。可以在北京买三套房,自己住一套,外面租两套,再加上他的理财投资技能,他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了,当然是在不违法的前提下。

投资理财平台,小额投资理财项目,小额投资理财项目

  羡慕吗?反正我是酸了, 那么今天安小妹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首富是如何练成的。

  一、九岁前已经干了五份工作

  1930年,巴菲特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。当时的社会状况很糟糕,1929年经济大萧条,不久之后二战爆发。

  巴菲特的爷爷是开杂货店的,巴菲特的爸爸霍华德是知识分子,在银行工作(后来逆袭为议员)。巴菲特出生没多久,银行倒闭,霍华德失业。巴菲特的爷爷跟霍华德说,我也雇不起新的员工,但是吃饭没问题,日常生活的开销,我买单。

  霍华德不愿当啃老族,和朋友开了个证券公司,开启了创业之路。他让巴菲特的妈妈回娘家,这样就可以保证一日三餐有饭吃。巴菲特的妈妈不肯,她认为她的责任在家庭。她在生活上节衣缩食,为了保证霍华德有饭吃,常常自己不吃饭。

  巴菲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。

  但是,霍华德的公司很快有了起色,经济情况大为改观。

  巴菲特的童年从家庭里面不断得到的一个信息就是: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。6岁时,巴菲特就开始挨家挨户兜售口香糖。每包口香糖赚2美分。不久之后,他开始逐门逐户叫卖可口可乐。汽水比口香糖赚得多:每卖6瓶汽水,他能挣5美分。

  后来他发现卖报纸更赚钱。于是巴菲特开始一家家售卖《星期六晚邮报》和《自由》杂志,顺便卖口香糖。

  9岁的时候,他和小伙伴开始在高尔夫球场卖二手高尔夫球。这个成本低,因为这些二手高尔夫球是捡来的。但好景不长,警察接到举报把他们赶出了球场。

  10岁的时候,巴菲特找到在橄榄球比赛场馆售卖花生和爆米花的工作。当时正值美国总统大选。因为佩戴罗斯福竞争者的徽章,他赚的钱和徽章都被主管经理没收了。这是他“经商的第一课,难过极了”。

  当然,卖报纸是他最稳定的兼职工作,他的财富在积累。

  二、十岁懂得赚钱的原理

  巴菲特10岁时候,父亲霍华德带着巴菲特到纽约交易所玩耍。当时1940年,经济情况还没有从大萧条中恢复过来。

  在交易所的午餐上巴菲特想明白了赚钱的道理。

  有个交易员在饭后从兜售香烟的人那里买了一支卷烟。这事儿看似平常。巴菲特却想明白了一件事。即便经济再不景气,还是有人在大笔赚钱,比如雇佣这个卷烟工的老板。巴菲特发现,交易所里的现金流,像大江、大河、小溪和瀑布,但这跟许多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。只要你能够提供人们所需,你就可能赚钱,就像这个卷烟工和他的老板。

  巴菲特之所以能如此成功,和他爱阅读这个兴趣有非常关键的联系。十岁那年,他在图书馆借了《赚1000美元的1000招》这本书,让他如获至宝。

  不要以为这本书是什么庸俗的畅销书。不是,事实上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手册,甚至看上去是本教科书,或者学术着作——就是那种我们普通人匆匆扫过一眼根本不会去看的书,可是天才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  在他眼里,这本书在教他赚1百万美元的办法,这1000招他全都打算用上。巴菲特还从这本书里看到一个概念:复利。这个概念影响了他的一生。

  “复利”的想法深深触动了巴菲特。这本书告诉他,如果可以挣到1000美元。然后以1000美元起家,每年增长10%;5年内,1000美元会变成1600多美元;10年内,会变成将近2600美元;25年内,将超过10800美元。

  尤其是当固定增长率逐年变大的时候(例如从10%变成20%),数字会发生爆炸性增长,这就是一笔小钱如何变成一大笔财富的途径。巴菲特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时间,复利把“现在”嫁给了“未来”,如果若干年后,1美元成了10美元,那在他的脑子里,这两个数字之间没有任何区别。

  于是他坐在朋友家门廊的台阶上宣称:我在35岁之前要成为百万富翁。

  一年之后,他创造出实现梦想的关键因素。巴菲特通过卖报纸和口香糖已经赚了120美元了。在当时,120美元相当于当时一个高级白领的月工资。

  后来,有人问巴菲特为什么赚了那么多钱,他说:我仅仅是坐在办公室里,整天阅读。I just sit in my office and read all day.

  你会发现,巴菲特的每一次的跨越式进步,都是因为阅读。

  三、十六岁之前的商业历险

  11岁的巴菲特第一次买股票。他把姐姐拉入伙,买了114美元的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。随后,股票下跌,姐姐着急,巴菲特更着急,当股票刚刚升值,他赶紧抛售。他赚了5美元。

  但是没过多久,股票价格翻了几番。巴菲特懊悔不已。

  13岁时,巴菲特已经把卖报纸的生意翻了好几倍。他每天早晨要送将近500份报《华盛顿邮报》。凌晨4点半到达报业公司取报纸,送完报纸上学。下午放学之后,骑上自行车去送《明星晚报》。同时他还通过推销杂志来提高收入。

  这个业余兼职的初中生每个月可以挣到175美元,比他在学校的老师挣的还多。

  当然,很多年后,他把《华盛顿邮报》买了下来。

  14岁的时候,巴菲特已经开始填报个人所得税。

  1945年,巴菲特15岁,通过送报纸赚的钱,已经累计超过了2000美元。他花了1200美元买了一块40英亩的农场。一位农户租下了这个农场,利润共享。巴菲特当上了农场主。

  高中时巴菲特开始了几项新买卖。这几项新买卖,他称为公司。

  “巴菲特高尔夫球公司”卖二手高尔夫球,6美元12个。他从芝加哥进货。进价是12个3.5美元。每卖12个高尔夫球,可以赚2.5美元。“巴菲特邮票公司”向内布拉斯加以外的地区出售值得收藏的成套邮票。“巴菲特光亮公司”则从事汽车护理上光业务,巴菲特和他的小伙伴在同学父亲家的二手车停放地经营这项业务。后来,他们放弃了这个生意,因为这事儿都是体力劳动,而且工作量大的惊人。也就是说,性价比太低。

  巴菲特一直在寻找更快的赚钱办法,《赚1000美元的1000招》他当然不会忘记。他更不会忘记的是——复利法则。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。

  不久之后,16岁的巴菲特迷上了赌马。

  为了研究赌马,巴菲特鼓动父亲把图书管理300多本有关赛马的书全借回来。要知道,16岁的巴菲特的阅读能力何等强大。高中课余时间,为了做一个项目,阅读300多本书。此时的巴菲特,已经具备了主题阅读能力,快速阅读能力,而且已经具备了研究能力。

  巴菲特一辈子都是一名学者,这是核心。

  他研究出了赌马的规律。包括赛马的细节规律。尤其是赌马人的规律:第一,输了之后继续赌;第二,直到输光为止。等到他可以下注的时候,他一连输掉了175美元。他发现的规律在自己的身上应验了。这是他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教训。此后,他放弃了赌马。

  四、利用时间的行家

  巴菲特读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。

  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学生活动中心,找一个路过的人,然后在乒乓球台上将他“屠杀”。他每天下午要打三四个小时的球。

  除了乒乓球之外,巴菲特同学喜欢划船,他加入新生划船俱乐部。经常满手血泡回到宿舍。他还喜欢举重、篮球、高尔夫球。总之,他喜欢各种重复的、有规律的、有节奏的运动。

  要知道,无论你想在哪个领域取得成就,旺盛的精力都是必不可少的。所以,运动、锻炼,无比重要。

  除了运动,巴菲特还喜欢音乐,巴菲特练习唱歌、打鼓。把同宿舍的另一个哥们查克烦的不行。

  巴菲特只买了少量的课本,开学前就已经读完了,就跟看《生活》杂志一样轻松。随后,他把书本扔到一边,再也不翻。但是,上课时,他总能记住教授的话,根本不需要看课本。还在老师引用课文的时候纠正老师的错误。他曾对一个老师说过,“你忘了逗号。”

  看起来巴菲特有着超凡的记忆能力、学习能力。这些统统建立在他从小形成的海量阅读的基础之上,而后在生意实战中得到的记忆力训练。

  你会以为巴菲特同学是神童?但你忘了,他为了研究赌马,会把图书馆里几百本有关赌马的书都借回来研究。而且,他经常这么干。

  巴菲特是一个有效利用自己资源的行家,尤其是利用自己的时间。除了上课、玩耍之外,他的主要目标是赚钱。是的,他要不断扩大他的资金复合增长率。

  当他发现商学院的课程很枯燥,而且学费很贵的时候,他找了个借口,回到了家乡内布拉斯加读大学。

  一回到故乡,他就马不停蹄的赚钱。此时的巴菲特已经是个训练有素的学习机器,还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赚钱机器。

  1949年,“巴菲特高尔夫球公司”重新开张,专门卖二手货。到1950年7月,他一共销售了220打高尔夫球,从中赚了1200美元。此时的巴菲特既是老板,又是经理。在内布拉斯加大学,巴菲特还偶尔干二手车出租的买卖。

  当然,他这些年对股票的研究又精进了许多。多年以来,他经常去市区的图书馆,查看每一本可能与股票和投资有关的书。“我把这方面的所有书读了又读。”重要的书他读了3遍,有些被他认为是技术圣经的书,他会一口气读完。

  当巴菲特发现本杰明。格雷厄姆的写的《聪明的投资者》,他反复咀嚼。他的舍友说“他就好像找到了上帝”。巴菲特仔细研究和思考之后,有了自己的创新和拓展,并进行了自己的“价值投资”——继续买股票。

  大学毕业之后,巴菲特申请去哈佛读研究生,他认为这会带来两大收获:声望威信和人际关系网。

  他被哈佛拒了。

  随后他想起了格雷厄姆。格雷厄姆在哥伦比大学讲授金融学。金融系主任多德和格雷厄姆合着了投资学的基础教程《证券分析》。另外,多德是着名的格雷厄姆的初级合伙人。那本被巴菲特奉为“上帝”的《聪明的投资者》正是这本书的科普版。于是巴菲特去哥伦比亚金融系读研究生了。

  五、最重要的知识

  巴菲特把格雷厄姆的一整套分析办法全都学了过来。

  不但如此,他胜过了他的老师。格雷厄姆是学者、艺术家,他从来都是从公开的数据中对公司的价值进行分析。如果用其他途径得来的数据,格雷厄姆认为对于别的投资者来说不公平。巴菲特不是这种风格。他直接跑到公司进行调研,调查。一切能够得来的数据,他都要。

  21岁,巴菲特已经对自己的投资能力超级自信。

  到1951年底,他已经将他的资产从9804美元增值到19738美元,也就是说,他在一年之内挣了75%的投资利润。

  10多年的业余经商经历和在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投资技能,足以让巴菲特的资产不断滚下去。当然,我们可以说。从六岁起,巴菲特主要从商和读书,顺便上学、顺便考一考好成绩,顺便玩耍。

  但是,在巴菲特的身上还有一个巨大的弱点。别人难以察觉的弱点。

  早在大学期间,巴菲特已经发现了自己的社交困难。“我觉得自己形单影只,是个社交低能儿。一片混乱。”

  他常常战战兢兢地处于神经崩溃的边缘。

  巴菲特谈论股票时的自信、天才的光环,以及能弹奏夏威夷四弦琴,所有这一切都包藏着脆弱:在心底里,他整日笼罩在忧伤之下,踌躇困惑,不知所措。

  时光一年年过去,他对社交能力的提高越发感到绝望。他很努力的追求一个叫苏珊的女孩,但效果不明显。

  他看到一则戴尔卡耐基的公开演讲课程的广告。于是他揣上100美元,去纽约参加课程。

  虽然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,但是巴菲特通过写信,以及种种的努力,还有家人之间的友谊,逐渐拉近了与苏珊的距离。

  巴菲特开始得意洋洋,定期去参加他的戴尔卡耐基课程班。“那一周我赢得了铅笔。如果你完成了很有难度的事,以及做了最多的训练,他们就用铅笔作为奖品。我得到铅笔奖励的那周向苏珊求婚了。”

  1952年4月,23岁的巴菲特如愿以偿的与苏珊结婚了。

  六、格雷厄姆的智慧继承人

  1952年春天,他写了一篇《我最喜欢的证券》,这篇文章解释了他的投资思想。

  是的,巴菲特首先是学者,科学家一样的学者,然后是教师,终生如此。

  文章发表后,吸引了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。这个人名叫罗森瓦德,他掌管着美国证券公司。罗森瓦德跟格雷厄姆联系,格雷厄姆对巴菲特给了很高的评价,于是罗森瓦德给了巴菲特一份工作。巴菲特太想接受这份工作了。

  但是,他没能获得国民警卫队的批准。

  此后的两年,巴菲特一方面打理自己的投资,一方面开展他不尽如意的股票经纪人事业。

  两年间,巴菲特一直和格雷厄姆保持通信来往。他还定期去纽约走访格莱厄姆-纽曼公司。

  他总是设法去见格雷厄姆,他很坚持。

  终于在1954年,格雷厄姆和他的合伙人纽曼向巴菲特敞开了怀抱。巴菲特欣然接受了这份梦寐以求的工作。这一次,国民警卫队同意了。

  被格雷厄姆-纽曼公司聘用,巴菲特激动万分。1954年8月1日,他抵达纽约,第二天就出现在新的工作岗位上,比正式的开始日期提前了一个月。

  第一个月,巴菲特一直待在格雷厄姆-纽曼公司的文件库里,迫切地想知道有关这个公司运作的所有事情,不放过每一张纸片。虽然这只是一家只有8个人的公司。

  巴菲特的日常工作是分析。他从《标准普尔手册》和《穆迪手册》收集数据,并填写成百上千张用于格雷厄姆-纽曼公司作决定的简单表格。

  巴菲特想要知道每一家公司的所有基本信息,一旦看完这些信息,他就会缩小范围,更认真的研究少数股票,然后将钱集中投注在他认为最好的股票上。

  巴菲特像一条可以找到任何免费或便宜东西的侦探犬。他吸收数字且加以分析的惊人能力,很快就成为格雷厄姆-纽曼公司的得力干将。

  “我会仔细筛选大量的企业,并且从中找出一两个我能投上1万或者1.5万美元的极其便宜的公司。”

  现在,巴菲特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沉思上面,生意数据和股票价格在他的脑海里盘旋。如果他不是在学习,那他就一定在教书。

  为了能使他的戴尔卡耐基的技能保持灵敏,不至于在观众面前僵住,他在一所成人学校教授投资课程。

  巴菲特在格雷厄姆-纽曼公司如鱼得水。

  对于格雷厄姆,挑选股票就是一个智力测验。而巴菲特却把这个过程看成是竞赛。

  当然,格莱厄姆这个学者型的投资家很欣赏巴菲特。

  1956年,62岁的格雷厄姆宣布退休。他给合伙人的通知中,推荐巴菲特成为公司的普通合伙人。

  但是,这一次,巴菲特拒绝了格雷厄姆。

  因为他已经深切的知道他想要什么,他已经有了他的原则。

  他总在想,他不喜欢住在纽约,不喜欢总是在火车上来来回回。他或许想起了他10岁时已经想明白的实情:他想要的是自由,为自己工作的自由。

  这样26岁的巴菲特回到了家乡奥马哈。

  七、巴菲特的财务自由之路

  以金钱衡量,26岁的巴菲特已经很厉害了,但他的财富相比于他后来拥有的财富量,只是渺小到几乎看不见的沧海一粟。

  真正厉害的是,他在26岁之前建立起来的认知系统和习惯。第一,他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从而回避了风险。

  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Risk comes from not knowing what you're doing.

  第二,他真正投资的并非金钱,而是时间。

  富人投资时间,穷人投资金钱。The rich invest in time, the poor invest in money.

  就是这样。

关注微信公众号,查看更多

山东潍坊地方政府债

热销信托产品

央企信托-9号河北唐山城投债

6.8%

业绩比较基准

13-23个月

项目期限

热销资管产品

热销政府债

政府债-瑞丽仁隆丽安12月

9.5%

业绩比较基准

12个月

项目期限